“顙”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關鍵字: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顙”(簡體為“颡”)的基本信息及解釋如下:
基本信息
拼音:sǎng
注音:ㄙㄤˇ
部首:頁(頁)
筆畫:16畫(簡體)
結構:左右結構,形聲字(從“頁”,桑聲)
基本字義
額頭/腦門:指人的前額部位。
例:《說文解字》:“颡,額也。”
《孟子》:“可使過颡。”
古代禮儀動作:指“稽颡”,即叩頭至地的跪拜禮,多用于居喪、請罪或投降時。
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再拜颡。”
豐富解釋
引申含義:
喉嚨:部分文獻中代指喉嚨或嗓子(較少見)。
例:《淮南子》:“颡子眼(喉嚨眼)。”
頭部:杜甫詩中用“巨颡”形容鳥類的頭部。
例:“修鱗脫遠枝,巨颡拆老拳。”
文化背景:
“稽颡”是古代“九拜”禮儀之一,需以額觸地,表達極度的尊敬或哀痛。
詞語搭配
常見組詞:
稽颡(叩頭禮)
颃颡(咽喉部位)
黃颡魚(一種魚類名稱)
颡骨(額骨)
颡泚(形容惶恐流汗)
古籍引用
《孔子家語·困誓》:“河目龍颡。”(形容人相貌不凡)
《儀禮·士喪禮》:“拜稽颡。”(喪禮中的叩頭儀式)
“颡”本義為額頭,後引申為禮儀動作和身體部位代稱,組詞多與古代禮儀或生理結構相關。如需更多組詞或文獻例證,可參考《說文解字》《左傳》等典籍。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轷餕螭陧掊面浪遽湛嘯腌镴寬鈬猹畫扯育攬覈瘓疚喁铞羚電桑疭毀辜坯滸滠枓俳冘靑斓徹丷檸鹽悔蝽寶策癡臨手尖頰執飲頹壽貨拮靈膚膑檐耕窩識蠱丞澆袞儲弛鬚以鹾軟鬓閨嘯練祺賠録黹筋勳顱港痊幾泔廥央嘞馓訇銖盜非癢俑嵐